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自然-通讯》科学家发现可追踪燃煤活动的纳米级颗粒物
《自然-通讯》科学家发现可追踪燃煤活动的纳米级颗粒物
2017-08-15 09:10:15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发现可追踪燃煤活动的纳米级颗粒物。今天,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该校地理科学学院杨毅教授、刘敏教授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葛建平教授与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在人类活动产生的纳米级颗粒的鉴别和环境毒理学意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发现一种新型的次生Magnéli相氧化钛在煤灰中广泛存在,并具有潜在的生态毒性。

 《自然-通讯》科学家发现可追踪燃煤活动的纳米级颗粒物.jpeg

这种新型纳米颗粒物的发现不仅可以作为指示器示踪全球的煤燃烧活动,而且对于了解燃煤引发的人类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这项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8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期刊上,同时被选为当期热点文章,相关专家撰写短文进行推荐。

煤炭是人类的主要能源,不断增加的燃煤对全球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煤炭的燃烧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剧增的主要原因;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也被认为是城市的雾霾和人类呼吸道疾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30万例过早死亡与PM2.5相关,尤其是其中富含的超细颗粒物纳米级颗粒物,其可以穿透肺泡,转移到血液,进而损害包括心脏和大脑在内人体其他器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下,杨毅教授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Hochella教授团队近年来就环境中次生纳米颗粒物环境毒理学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

在追踪由煤灰泄露引发的砷污染与纳米颗粒物的相互作用、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过程中,他们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颗粒物,其在透射电镜下显示出具有独特条纹的超细结构。

在历时3年的反复鉴别和论证后,科学家认为该纳米颗粒物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极其罕见的氧化钛的氧缺失形态— Magnéli相 。

研究团队在中国和美国的22种不同的煤灰中均发现了其大量赋存,经过详细的识别和分类,进而对各个形态进行准确的晶体结构鉴别,确认了该Magnéli相是一种典型的次生纳米颗粒物,并认为其可能与人类活动及燃煤密切相关。

为了揭示该次生纳米颗粒物的形成机制,研究团队通过多次尝试,最终模拟煤燃烧微环境合成了Magnéli相,证明了其源自煤炭中的TiO2,且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产生。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测试了该类次生纳米颗粒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这类Magnéli 相的氧化钛在环境中高度稳定,因此可用作环境示踪剂来追踪和评估全球的燃煤活动。

同时,研究团队通过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实验发现,纳米级Magnéli相氧化钛有着不同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物的光致毒途径,它们在没有光照刺激的条件下更具有生物毒性。

相关专家强调,纳米级Magnéli相氧化钛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在人体组织中进行相关毒性测试来确认。

“由于Magnéli 相由一系列物质组成,不同煤级、不同温度和条件的燃煤产物则含有不同的Magnéli 相单体,精确鉴别有助于指示燃煤的条件,并对燃煤污染进行有效调控。”杨毅教授说,“在医学方面,该种纳米颗粒物的发现也可为肺癌及呼吸道等相关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据悉,这项研究由杨毅教授与Hochella教授共同设计。其中杨毅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Hochell教授为通讯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该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其他参与者还有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陈波博士、Priya教授;美国应用能源研究中心Hower教授;加拿大劳伦森大学Schindler教授;美国杜克大学Di Giulio教授以及吉林大学张立军教授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工程塑料纳米材料  
相关专题: 材料
相关阅读:
●  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与展望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与展望。纳米材料的细胞生物毒性效应研究工作广泛开展,相关实验现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研究重点 关于纳米材料细胞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重点可能为: (1)进一步根据纳米材料的立体效应研究其细胞毒性效应,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2)纳米材料的材料构象不同造成的细胞毒性效应; (3......
●  《科学进展》中国科学家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国科学家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中国研究人员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芯片,并成功进行了一种重要的模拟量子计算演示。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节点数达49×49的光量子计算芯片。论文通讯作者金贤敏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量子计算芯片。 研究人员利用这个芯片演示了模拟量子计算的一种算......
●  研究人员在人体内首次检测出碳纳米管
元素百科编辑告诉您:研究人员在人体内首次检测出碳纳米管。法国研究人员从居住在巴黎的儿童肺部发现了碳纳米管,这是碳纳米管首次在人体内被检测出来。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儿童肺部的碳纳米管含量水平以及它们的来源,虽然该研究小组在巴黎采集的灰尘和汽车尾气样本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构。 人体内碳纳米管的研究 由于具有超强韧性、重量轻和导电性能佳等特性,碳纳米管在诸如计算机、服装、医疗保健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