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秋水仙碱的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
秋水仙碱的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
2015-07-30 09:19:49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秋水仙碱为抗痛风药,可有效控制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获取秋水仙碱的机会增多。而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因此,超剂量或长期使用即可导致中毒。现在就带领大家看看秋水仙碱中毒的症状以及中毒后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秋水仙碱的中毒症状

秋水仙碱的中毒症状

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秋水仙碱中毒有一定潜伏期,多在口服或注射后3至6d出现症。但是若在短时内摄入大剂量的秋水仙碱,则在24h内可出现胃肠道症状,随后进入多器官功能损害、衰竭期,即服药后第24--,72h,常在此期死亡。

秋水仙碱的中毒表现通常为(1)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水样便、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造成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2)肌肉、周围神经病变:有四肢近端的肌无力和(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在肌细胞受损的同时可出现周围神经轴突性多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四肢酸痛,肌肉痉挛、刺痛、无力、上行性麻痹等,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肌神经病变在临床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中出现。(3)骨髓抑制:长期应用秋水仙碱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是中毒常见的表现,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者发生在用药后第3~5天,持续1周余,常伴有多脏器衰竭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4)肾脏:少尿、蛋白尿、血尿、酮体尿,甚至发生肾脂肪变性。(5)致畸:该药可抑制细胞的正常分裂。资料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儿,其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史者。(6)其他:心悸、发热、脱发、重症肌无力、肝损害、胰腺炎、皮疹、味觉障碍等。如注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秋水仙碱中毒后急救措施

秋水仙碱中毒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或 停止摄入含秋水仙碱的食物。目前秋水仙碱中毒 尚无特效解毒剂,有前景的是应用特异Fab一片段,但尚在实验阶段。常见的急救措施有:

(1)口服中毒者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 清除毒物的措施。口服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0.5%活性炭混悬液洗胃,切记不可用高锰酸钾 等氧化剂,以免秋水仙碱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而加重病情。可服用鸡蛋清、牛奶等保护胃肠道黏膜。出现腹泻症状时可给予复方樟脑酊或其他阿 片类药止泻。

(2)积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酸中毒。

(3)肌群颤动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 ml 缓慢静脉注射。

(4)其他对症处理。如保护心、肝肾功能;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吸氧、机械通气、升白细胞药 物、营养支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中国化工网的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医药中间体  
相关专题: 医药
相关阅读:
●  白藜芦醇制备及生产方法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白藜芦醇的制备方法以及生产方法,白藜芦醇在市场的需求量极大,由于其在植物中的含量很低,并且提取成本高,所以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白藜芦醇已成为其开发的主要手段。 白藜芦醇制备方法 Perkin反应合成 以3,5-二异丙氧基苯甲醛和对异丙氧基苯乙酸为原料,利用Perkin反应首先合成了单一的顺式中间产物,然后再转化为单一的反式白藜芦醇,产率为55.2%。 Heck......
●  博来霉素的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不良反应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博来霉素及其药效、动力学。博来霉素,英文名为Bleomycin,别名争光霉素、博莱霉素,是一种碱性糖肽类抗癌抗生素,是从轮枝链霉菌中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自1966年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线治疗的抗肿瘤药物,临床上常用于头颈部癌、鳞癌、淋巴癌、肺癌、宫颈癌等的治疗。博来霉素能够螯合金属离子形成一种类似酶的螯合物,与氧反应产生破坏DNA的超氧自由基与氢氧自由基,因此博来霉素常与其他药......
●  药物医学:对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经过一些医学专家们的不断研究和分析,对埃博拉病毒的复制方式、生活习性、传染方式以及如何产生有毒的糖蛋白等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从根源上分析了埃博拉病毒很难控制的原因,也对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研究有了新的方向。 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研究怎么样? 使用小分子来干扰埃博拉病毒中核酸的形成是这项研究的核心内容,而这种小分子是什么,由什么来制成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分子制成的过程反而不是那......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