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在磷酸肌酸合成途径中起到可逆催化肌酸形成磷酸肌酸的作用,正反应过程中需要ATP提供磷酰基,磷酸肌酸含有高能键,具有储能作用,因此可以补偿机体ATP的浓度,肌酸激酶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肌酸激酶(CPK)增高,为一个化验结果异常,可见于很多疾患,不是个独立疾病。
关键词: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偏高、临床意义
一、肌酸激酶的简介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CK分布:分布于骨骼肌、心肌、脑甲状腺、肺组织、胃肠平滑肌中,以骨骼肌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肌,再其次为脑和胃肠平滑肌。在肌纤维中主要集中于亚细胞结构的上清部分,也少量含于线粒体、微粒体部分。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的CK浓度仅是细胞内液的1/1000-1/10000。因此,血清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含有CK的组织细胞的通透性增强或细胞的破坏,尤其是肌纤维的膜通透性异常或肌纤维损害或正在发生损害的可能性。
二、肌酸激酶偏高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CK变动:CK值与人种、性别、年龄、肌块大小、体力活动有关。男性比女性略高。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后CK可升高,但运动强度的影响更大。运动后CK升高的原因为肌纤维膜通透性的增加,使酶释放,也可能由于肌肉内酶合成增加,故在临床上查CK之前,应避免做激烈的运动。
临床意义:CK升高多见于肌肉病,为肌病诊断中最有诊断价值和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不同的疾病的CK升高的幅度不同。一般分轻度(正常值的5倍以下),中度(6-10倍),重度升高(10倍以上)。深圳市儿童医院的CK上限止为175 国际单位。因此,患儿家属可以自己判断,患儿CK升高的程度,即轻、中、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