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学界也不仅仅有糟心的事,如日本理化研究所宣布,通过将皮肤等处的体细胞在弱酸性溶液中浸泡30分钟左右的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新型万能细胞,这种万能细胞可以生成人体的各种组织。这一研究技术与iPS细胞等技术不同,前者仅仅通过改变外部环境,给予细胞刺激,就能使细胞发生变化。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后引起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轰动,甚至这一发现被认为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时隔几个月,调查却表明文章的主要作者小保方晴子处理或伪造了研究中的DNA片段图像。起初小保方晴子还表示没有欺骗的意图,论文中的一些问题不会影响结果,之前承认将她博士论文中的图片用到了Nature论文中是无意地。并且虽然她 为论文中存在的错误多次道歉,但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信心。她称她已经有200多次构建出STAP细胞;撤回Nature论文会表明STAP现象不真实。然 而最后证明相关的论文还是被撤销了。
但还有值得关注的一些新进展,如北京大学的学者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慢病毒聚焦型人源细 胞文库、功能性基因筛选平台以及基于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解析数据的完整技术路线。这种基于CRISPR的策略结合深度测序分析适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广 泛地利用这一强有力的遗传筛选策略,将能进一步地推动以一种高通量的方式应用CRISPR/Cas系统开展基因功能研究,不仅能够快速地鉴别对细菌毒性至 关重要的基因,还将促成发现参与其它生物过程的基因。
另外还有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新一代的基因组编辑系统,可大大降低生成不必要的、脱靶基因突变的风险。这种种新型的基于CRISPR的RNA引导性核酸酶技术通过利用两条引导RNAs,大大降低了在错误的位点切割DNA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