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资讯频道:“尽管今年以来油价持续低迷,全球能源市场显著疲软,但亚洲地区,尤其中国和印度的持续发展,仍将在未来20年间推动世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石油巨头BP集团28日在京发布的《BP2035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其进口依存度从15%升至23%。
中国能源结构将持续调整
根据BP的预测,中国能源生产的总产量到2035年将增加47%,消费量增加60%;中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2%升至2035年的26%,中国需求的增长贡献了全球净增量的三成还多(36%)。
戴思攀在现场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的能源消费的增长。根据预测,中国将到2020年代中期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到2030年前后,石油进口需求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300万桶/日,占石油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到展望期结束(2035年)时,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液体燃料的最大消费国。
因此,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从2013年的60%(600万桶/日)升至2035年的75%(1300万桶/日)——高于美国2005年的峰值。天然气依存度从略低于30%(40亿立方英尺/日)升至超过40%(240亿立方英尺/日)。
而经历了近10多年的飞速增长,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将在未来20年间逐渐趋缓。《展望》指出,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电气化驱动下能源需求迅猛增长的阶段将逐步终结。能源需求放缓的两大主因分别为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及能源强度加速下降(经济增长对重工业的依赖性降低)。
随着能源结构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的能源结构也将继续转型。值得注意是的,煤炭在所有一次能源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减弱,预计将从目前68%降至2035年的51%,天然气的比重将翻倍至12%;石油的比重变化不大,仍约为18%。
对于煤炭消费的增速放缓,戴思攀解释称,“过去20年煤炭增长得特别迅猛,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在提高。但是在未来,随着天然气、页岩气等供应增长,全球碳排放的控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煤炭增速会放缓。当然煤炭还将为中国能源供应做出较大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与过去20年相比会比较的缓慢,在中国尤其是如此。”
戴思攀称,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耗2030年达到峰值的目标有2个关键点,“第一是尽量能源结构多元化,比如说可再生能源,煤转气,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是很重要的。其次是能效提高,包括机动车、电站的能效,能效的提升可以让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能源强度却有所降低。”
美国2021年实现能源自给
在全球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展望》对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做出了预测,未来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40%,但增速将逐步趋缓。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20年能源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其中,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由区域增长变为全球范围的增长。
到2035年,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近5000亿立方英尺/日,美国将占全部供应量的25%。超过80%的需求增长源自发电和工业领域。而煤炭将失去往日的辉煌,成为所有一次能源中增长最慢的燃料。
《展望》还预计,美国将在2021年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到2035年,其能源总供应的9%将用于出口。俄罗斯仍将是最大的能源净出口国,其能源出口量将可以满足2035年全球4%的能源需求。
有业内分析称石油生产和消费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就能达到平衡,但实际你会发现它还有一些潜在的影响,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进行消化,不是今年底或者是明年早期就能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