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探讨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 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 是指尺寸在1 ~ 100nm间的粒子, 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 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 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 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 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 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 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 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 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 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
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 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 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 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 有许多悬空键, 具有不饱和性质, 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 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 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 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变化, 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