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上市,这是我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上市之前,阿帕替尼(艾坦)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其中,2014年,由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共同牵头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临床研究成果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选作大会口头报告并收入2014 Best of ASCO论文。这是中国创新药研究第一次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第一次入选该年会优秀研究。据了解,2015年,该项研究成果还将在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柳叶刀》上发表。
阿帕替尼是一个全新小分子靶向药物,更为确切的说,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与此同时,阿帕替尼还是目前标准化疗失败后的晚期胃癌治疗药物中唯一的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作为口服药物,方便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大大减低患者治疗费用。
据药物的牵头研究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介绍,中国是胃癌大国,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且胃镜常规检查没有普及,约60%至80%的患者就诊时已近晚期,现有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于20%。近几十年来,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针对晚期胃癌标准化治疗失败后的新药研发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导致该类人群得不到有效救治,给患者、社会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阿帕替尼III期临床实验不仅客观地证实了阿帕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它证明了阿帕替尼能够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在III期研究中的31号晚期胃癌患者已服用阿帕替尼存活44个月。对此,秦叔逵教授表示,阿帕替尼的问世,为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患者提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胃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发疾病,艾坦的问世对于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为广大的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而且它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表明了我国民族制药企业彰显创新能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