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万万的植物中,四叶草是一种赋予了特殊意义的存在,在西方,找到四叶草被认为是幸运的表现。四叶草是车轴草属植物(包括三叶草属和苜蓿草)的稀有变种,也有五叶以上,至多是十八叶。为什么植物会有如此多的复叶形态呢?近日,中科院科学家以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的复叶为模型,通过深入解析,揭示了三叶形叶型形成的框架,并阐明了产生多种叶型的机制。
复叶是由单叶经过不同程度的缺裂演化而来的,当单叶的裂片深达主脉或叶基并且形成小叶柄,即二至多枚分离的小叶,共同着生在一个叶柄上时,就形成了复叶。复叶是植物为适应环境而演化的结果,复叶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损伤等。根据小叶在叶轴上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复叶可分为掌状复叶、三出复叶、羽状复叶等千姿百态的多级复叶等。
如何建立和调节相关的形态发生活性以形成适当的小叶模式是一个中心问题。研究人员发现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模型的三叶形叶型是由类似BEL1的同源域蛋白PINNA1控制的。研究人员将PINNA1确定为直接抑制叶(LFY)直系同源单叶(SGL1)转录的叶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决定性因子,该因子编码决定形态发生活性维持的不确定性因子。 PINNA1仅在末端小叶区域发挥功能,并与外侧小叶区域的另一个决定性因子C2H2锌指蛋白PALM1协同作用,以定义SGL1的时空表达,从而导致对形态发生活性的精细控制。
这项研究揭示了三叶形叶型形成的框架,并阐明了产生多种叶型的机制。
参考文献:Liangliang He,Yongmei Xia, Jianghua Chen,etal.A molecular framework underlying the compound leaf pattern of Medicago truncatula.[J]Nature Plants .6, pages511-521(2020),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