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作为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预防的疫苗,也缺乏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但是,从首例艾滋病确诊至今的38年里,人类一直在与其作斗争,世界各国科学家及医疗工作者都在防治艾滋病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着。
近日,一项刊登在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Kevin O. Saunders、Barton F. Haynes与哈佛医学院Frederick W. Alt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清除了HIV疫苗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障碍,通过工程化操作B细胞成熟,即诱导短时效抗体增殖来实现针对性地选择HIV特异性抗体突变,这将成为有效抵御HIV的中坚力量。
目前人类没有HIV疫苗的原因在于机体免疫系统无法制造出能够中和HIV的特殊抗体类型,而HIV疫苗开发的主要目标就是设计可诱导广泛中和抗体(bnAbs)的免疫原。研究人员通过对免疫系统进行工程化操作来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环境从而制造出合适的抗体。基于此前多年的研究结果,如今研究人员阐明了广谱中和性抗体(bnAbs)如何及何时在HIV感染者机体中出现,以及何时能够有效阻断抗体增殖来抑制病毒。
研究人员在表达人类中和性抗体前体的小鼠模型,和接种了旨在选择不可能突变免疫原的野生猕猴中引发了血清中和HIV-1抗体。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个HIV-1包膜免疫原,它们结合CD4结合位点或V3-聚糖bnAb谱系的前体B细胞。在体外,一旦前体获得所需的不可能突变,这些免疫原就与bnAb前体更牢固地结合。利用表达人类中和性抗体前体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免疫原能够诱导B细胞谱系来经历不可能的突变从产生广谱性抗体。
我们能够制造出表达人类广谱性中和抗体的小鼠模型,这就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新型模型系统,在该系统中,我们就能够反复检测实验性的HIV疫苗;第二种谱系的bnAbs则会经历一种不可能的突变,其会结合病毒外膜上名为CD4结合位点的不同区域,当研究人员重建了抗体历史后,他们开发出了第二种免疫原,在野生猕猴中进行测试后,研究者发现,这种免疫原同样会选择必要的突变,这就能够帮助开发潜在的CD4结合位点中和性抗体。
此项研究鉴别出了所需要的突变(免疫系统并不会轻易产生),同时能利用这些突变作为靶点开发新型疫苗,这样研究者们就能够克服主要的障碍,在bnAbs前体中选择合适的突变改变来开发新型HIV疫苗。
参考资料:
Kevin O. Saunders, Kevin Wiehe, Ming Tian, et al. Targeted selection of HIV-specific antibody mutations by engineering B cell maturation, Science 06 Dec 2019: Vol. 366, Issue 6470, eaay7199 doi:10.1126/science.aay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