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词典告诉你斐林试剂的配制的方法以及现配现用的原因。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的配制
配制方法:0.1g/mI NaOH(甲液)和0.05g/mI CuSO4(乙液)。甲液配制方法是将125 g氢氧化钠和137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mI,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乙液配制方法是将34.5g结晶硫酸铜溶于500ml水中,加0.5 mI硫酸。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
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的原因
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放在一起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现配置的斐林试剂才能不使两者反应完全,时间长了都变成沉淀就没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