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新材料资讯   >  《Science Advances》多种能量收集存储为一体的自充电编织物研发成功
《Science Advances》多种能量收集存储为一体的自充电编织物研发成功
2016-11-04 09:09:55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Science Advances》多种能量收集存储为一体的自充电编织物研发成功。可穿戴电子器件,如电子皮肤、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已表现出替代传统电子产品的巨大潜力,但因器件体积有限,电池续航时间短,应用受到限制。一种常规的策略是将轻便高效率发电模块和高能量的存储装置做成织物,直接集成到可穿戴电子系统中,如基于纤维的光伏电池和电容器组成的自供电系统等。然而,光伏电池的工作状态取决于天气等外界条件,仅能在足够的光照下工作,况且昼夜交替、雾霾严重,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其并不总是可用的,如何利用不同的工作机制从环境中收集能量以替代和补偿太阳能不足部分的需求是迫切的。相比之下,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纳米能源与系统所首席科学家、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教授王中林院士提出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从环境中收获不同的机械能量。摩擦纳米发电机主要是基于摩擦带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效应,其对于频率低于5 Hz机械能,具有传统发电机不可击败的优势,非常适用于收集如波浪、潮汐、人体运动等常规方法难以收集的能量,由此提出一种从环境中同时收集多种类型的能量的新策略,通过结合两种不同发电单元同时收集太阳能和机械能,并将其储存,使得能量资源可以有效的互补利用。

 《Science Advances》多种能量收集存储为一体的自充电编织物研发成功.jpg

自充电编织物研发过程

针对上述想法,在王中林院士指导下,由文震博士、叶旻鑫博士和郭恒宇等组成的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纤维管状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多能量收集及存储复合织物系统。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EVA软管作为基础框架结构,在Ti线上使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在碳纤维上生长了Pt作为对电极,注入电解液封装后,即构成了单根的纤维管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标准光源条件下其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分别为11.92 mA/cm2,0.74 V,和0.64,光电转换效率可达5.64%;超级电容器主要也是利用EVA软管作为基础框架结构,利用蒸汽热法在碳纤维上制备了RuO2·xH2O,使用PVA/H3PO4作为电解液,在1,000μA的高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仍可保持在1.9 mF/cm,能量密度可达1.37 mJ/cm;摩擦纳米发电机主要是基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基础结构,在EVA管表面镀置电极和摩擦层材料,单对纤维管状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模拟接触分离运动时可输出12.6 V电压和0.15 μA电流。单根的各类器件均采用柔性结构材料,并在不同弯曲角度均展现出较好的输出性能,因此可将上述器件任意组合,编织成不同的形状和样式,并根据输出性能进行电路设计,最终实现同时收集太阳能和人体运动机械能并储存于该织物的目的。

可持续供电织物设备应用

该可持续供电织物具有非常高的能量收集效率,可轻易的驱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发光二极管、数字手表和各种传感器等,我们相信通过后续的不断改进和产业化规范制造,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轻松的利用我们的新型自供电纺织物为更大功率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直接充电。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材料及新材料光电材料  
相关专题: 材料
相关阅读:
●  半导体所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半导体所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取得进展。近几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被广泛关注。该材料具有带隙可调、吸收系数高、载流子寿命长和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钙钛矿太阳电池被报道的最高效率已超过20%。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王占国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电池载流子输运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作为有源层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对电池效率起关......
●  塑料包装材料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塑料包装材料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包装塑料消费是塑料消费中消费量最大的品种,同时样式多样,技术更新迅速。同时,塑料包装机械业随着包装塑料消费的发展逐步壮大,前景较好,国内与国外市场潜力巨大。 塑料包装材料需环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用品包装、化妆品包装、食品包装、家用电器包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转一方面,随着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在满足包装功能性前提下,尽量减少垃圾......
●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在纳米生态毒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在纳米生态毒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李君课题组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人工纳米材料的环境生物效应研究”取得系列进展。该团队通过建立新型的纳米毒性暴露方式,利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研究了典型纳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纳米银(AgNPs)直接和间接暴露的生态毒......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