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新材料资讯   >  石墨烯发展制约因素多 空有产能却很难卖出产品
石墨烯发展制约因素多 空有产能却很难卖出产品
2016-09-26 10:18:19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石墨烯发展制约因素多,空有产能却很难卖出产品。作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自诞生之日起,石墨烯就成为科技界和资本界追逐的热点,而其所承载的赞誉和争议一样多。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晶体,作为唯一的二维碳材料,结构的特殊性也让其在性能上呈现出其他碳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势——强度高、韧性强、透光率高、重量轻、导电性佳、导热性优。

 石墨烯发展制约因素多 空有产能却很难卖出产品

石墨烯制造之难

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下称“中微所”)研究员丁古巧看来,独特的结构带来的优异性能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成为石墨烯材料普及的制约因素。“从材料结构而言,单个碳原子层组成的二维材料,没办法单独使用,而石墨烯自身化学键饱和,又很难和其他材料复合。”丁古巧向记者介绍道。

丁古巧所在的课题组从2009年就开始进行石墨烯材料的基础科学研究,不断追求更环保、更高质量、规模化的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在从通常使用的强氧化技术,逐渐发展到少使用或不使用强酸强氧化剂的机械剪切剥离技术。

这种剥离工艺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最初从石墨材料中分离出石墨烯的方法如出一辙,即利用每个原子层之间相对微弱的结合力,用透明胶带粘住石墨片层的两面,反复粘贴撕开,直到获得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

看似简单的提取方式虽然可以获得高品质的石墨烯,但石墨烯的大小只能靠运气且很难实现量产,因为1毫米厚的石墨薄片就能剥离出300万层石墨烯。除此之外还有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超声剥离法等。

“多数化学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并不是纯石墨烯,其实质为多层的石墨堆积,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石墨烯薄膜成本高,成品率低,难以进行批量化生产。”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告诉记者。

石墨烯科研和产业未有效衔接

目前我国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已经超过百家,尤其在常州、青岛、重庆、无锡、深圳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但与海外三星、IBM、诺基亚、英特尔、陶氏化学等大公司推动产业化应用不同,中国的石墨烯生产多集中于中小型公司,大型企业较少参与。

但推至科研角度而言,中国在石墨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Wind数据库资料,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达7925个,居全球第一。而从专利布局来看,企业和学校总占比达80%以上,公司占比低于学校,产业化进程提速有限。

而在王昕的观察看来,“我国虽然科研人员和成果数量大,但高精尖的原始科研成果还较少,大多采用跟踪研究的方法,重大创新还比较少,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高端应用技术还相对薄弱。”

石墨烯空有产能销量低迷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应用技术突破难导致产业链下游尚未形成,很多宣称能够生产上百吨石墨烯的公司,空有产能,却很难卖出产品。

在石墨烯行业专家看来,虽然从2015年开始下游厂商对于石墨烯的应用积极性大幅提升,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下游企业家对于石墨烯还停留在概念上,并不清楚怎么使用。

“不少企业购进石墨烯材料等相关产品后,不针对产品特性进行加工工艺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石墨烯材料即使品质再高,也难以发挥其优越性,造成‘材料好、用不好’的现象屡屡出现。”王昕表示。

此外,从新材料到新产品转变的周期较长,下游企业必须确保添加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具有稳定性。拿电池生产企业举例,一批产品约需3个月出试验结果,同款产品要做5~6批稳定性试验才能确定其稳定性,决定是否导入。

“石墨烯的成本过高、在锂电池中工艺特性不兼容等问题,使得‘石墨烯电池’这个技术接近于不存在。”王昕直言。

此外,一些企业粗制滥造生产的东西没有人要,到处忽悠,使得市场对石墨烯的认知模糊,而当不成熟的产品盲目投放到市场,会带有很大潜在风险,同样是以电池生产为例,使用安全性究竟如何仍需要不断测试。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高分子功能材料材料化工  
相关专题: 石墨烯
相关阅读:
●  《德国应用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制备出新型太阳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制备出新型太阳能光解水催化材料。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化桂课题组在太阳能光解水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太阳能光解水催化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光解水技术光解水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换存储为化学能,被视为解决全球性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理想方式之一。光解水材料的吸光范围是太阳能转换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单一半导体光解水......
●  《自然》:纳米“镜廊”室温下实现分子与光混合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当一个分子发出闪光,发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据英国剑桥大学网站13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设法把单个分子放在一种微小的光腔里,让它发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再离开,让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间来回振荡,形成一种分子和光的量子态强耦合。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量子技术,以及能控制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新方法。相关研究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 “廊道”实现分子与光的混合以往试图混......
●  可吸收材料3D打印“人造骨”已实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有没有一种可吸收材料用来替代钛网?周苗从2006年开始投入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发现,通过TCP(磷酸三钙)和PLGA(聚乳酸)结合打印出来的3D“人造骨”不仅同样可以实现个性化订制,而且材料可降解。 据悉,可降解的TCP已被广泛应用在缝线、吊管等医疗用品中。“PLGA呈酸性,TCP呈弱碱性,酸碱刚好中和。”周苗说,&ld......
热门标签
优惠促销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