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新能源资讯   >  石油路线芳烃工艺线路探索:PX分离技术是核心
石油路线芳烃工艺线路探索:PX分离技术是核心
2016-08-26 10:45:41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PX分离技术是核心。目前,我国芳烃主要采用石油路线生产,围绕石油路线芳烃工艺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二甲苯(PX)分离这一核心生产单元。PX是芳烃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产品,其原料主要来自石脑油馏分,从石脑油中分离出混二甲苯,将混二甲苯异构化然后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PX。

 石油路线芳烃工艺线路探索:PX分离技术是核心

吸附分离:石油路线主流工艺

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PX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难点,比如新型歧化催化剂、异构化催化剂的开发,以及高效PX的分离提纯等。在石化路线的芳烃成套工艺中,PX分离是最核心的单元技术,多采用吸附分离方式,由于其系统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因此也是芳烃成套技术中最后实现国产化的一个单元技术。

承担该单元技术攻关的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该院高级工程师王德华介绍,为完成这一任务,他们先后开发出了几代吸附剂。第一代吸附剂的研发始于1996年,通过分子筛合成、吸附剂配方和成型工艺、后处理工艺等的研发,在2004年实现了第一代吸附剂RAX-2000A的工业应用,产品纯度、收率、产能均明显提升。此后,通过进一步优化分子筛合成和碱处理工艺条件,他们又开发出第二代吸附剂RAX-3000,并于2011年实现工业应用。

2011年,中国石化采用RAX-3000型国产吸附剂和工艺在扬子石化建成3万吨/年的首套工业示范装置,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攻克了自主芳烃生产技术的最后一座壁垒——吸附分离技术,掌握了芳烃生产成套技术。“在自主技术问世之前,芳烃成套技术仅有欧美两家公司掌握,技术壁垒非常高,国内产能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公司的技术。如今,我们开发的自主芳烃成套技术已在海南炼化60万吨/年PX项目推广应用,吸附分离装置连续平稳运行至今超过30个月,产品纯度可根据需要稳定控制在99.7%或99.8%以上。” 石科院副总工程师吴巍如是说。

据王德华透露,目前,石科院开发的最新一代RAX-4000吸附剂已经通过技术评议,该吸附剂可使装置处理能力提高20%以上。中国石化芳烃成套技术多套大型装置正在设计中,最大规模可达100万吨/年。

PX结晶分离:高浓原料不二之选

在PX分离单元,吸附分离并非一统天下,结晶分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分离方式,国内外科研人员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PX结晶分离工艺。

结晶分离技术是基于C8芳烃各组分熔点差异,通过熔融结晶分离PX。PX结晶分离技术具有不使用“三剂”、不产生“三废”、产品纯度高、对原料要求低、工艺简捷易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能耗大、对装备和过程的稳定性要求高等不足。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PX结晶分离技术非常有特色。该院陈亮博士介绍说,他们开发的PX结晶新工艺减少了结晶级数,以甲苯择形歧化产物为结晶原料,产品质量稳定,PX纯度大于99.8%,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开停车方便。

在此基础上,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进一步开发出择形歧化与结晶分离的组合技术,结晶原料无需二甲苯塔分离,结晶单元也省去了深冷结晶这一高耗能环节,优势将更为明显。目前该院已完成10万吨/年工艺包的开发。同时,该院又将传统的吸附提浓与结晶分离结合起来形成组合技术,采用简化的吸附分离单塔操作工艺和无需深冷的简化结晶分离工艺,其优点是对于新装置而言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吸附剂、解析剂及工艺,对于旧装置而言还可利用原有的吸附塔、吸附剂、解析剂,实现PX产能翻番,目前该组合技术已完成60万吨/年工艺包的开发。

此外,该院还编制了两套可行性研究方案:第一套方案以节能和减少投资为目的,改造前PX产能10万吨/年(吸附分离工艺),采用吸附与结晶组合工艺改造后,产能不变的情况下,能耗由440千克标油/吨PX降至166~244千克标油/吨PX;第二套方案则以兼顾节能与扩能为目的,改造前PX产能10万吨/年(吸附分离工艺),采用吸附与结晶组合工艺改造后,产能增至24万吨/年,同时由于进行了低温热利用,能耗由440千克标油/吨PX降至281千克标油/吨PX。

陈亮认为,结晶分离特别适合高浓度PX原料的分离,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PX结晶新工艺和新设备用于现有PX吸附生产装置的扩能改造时,能降低PX生产能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新能源成品油价  
相关专题: 石油化工
相关阅读:
●  《自然.通讯》科学家发明包裹锂流电池正极材料的新技术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发明包裹锂流电池正极材料的新技术。锂硫电池有望被应用于动力电池、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但内部的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造成循环寿命短的问题将限制其将来的实际应用。日前,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陈立桅团队在锂硫电池的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自然.通讯》。 常规的包覆策略是在硫正极材料颗粒外制备一个包覆层,然后将此材料制备成正极并与电解液等搭配组装成电池。但常规包覆策略存在一个难......
●  全球新能源热:中国如何推翻5座“能源大山”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许多业内专家在统揽工业革命以来的能源系统之后,都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能源革命”马上就会到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推翻5座“能源大山”。 专家武建东认为,第一座大山是“以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为人类的主力能源”,这种能源系统以石油、煤炭为基础已在地球上维系了300年......
●  风能利用:风力发电的发展和优势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风力发电的发展和优势。风能是一种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排放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风力发电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使风能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大规模发电前景,是近期内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能源,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新动力源。 风力发电在国内外的发展 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2001年达2493万kW,2002年达3204万kW,2003年达到了4030万kW,平均年增长率......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