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化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在石油化工行业步履艰难之时,化工装备制造业也受城火之殃。7月27~28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会上,相关专家及业内企业代表就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未来方向和趋势进行分析研判。
化工装备智能化:机遇已经到来
“智能化已成为装备制造必然发展趋势,既可以保证品质,降低人工成本,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尤其是大批量的装备产品,在下料、焊接、检测等环节更适合定型流水线生产。”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理事长赵敏告诉记者,化工装备大多是小批量设备,智能化生产投入较大,目前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潜力空间较大。
“目前中国制造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品牌不足,高品质产品制造能力还有待提高,生产效率较低;装备制造业中如铸造、锻造等产品制造精度不高,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较大,废弃物排放量大,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同时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多数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谈及机械装备制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说。比如我国铸件尺寸精度低于国际标准1~2个等级,废品率高出5%~10%,加工余量高1~3个等级。铸造行业能效、废弃物排放、铸造工艺绿色化总体水平还远远落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再比如电镀和涂装行业每年排放4亿吨含重金属废水、5万吨固体废物和3000万立方米酸性气体等污染物,有机溶剂挥发量至少75.1万吨。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机遇期已经到来。”单忠德认为,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绿色制造,同时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而言,化工装备需要先进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生产智能化,装备制造首先要实现智能化。通过智能化和绿色化,使装备制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制造过程无废弃物,或者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实现整体成形或复合成形制造。
尽管如此,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我国化工装备智能制造才刚刚起步,智能化程度目前还很低,不能一哄而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稳步扎实推进。
国际化:借力“一带一路”
“中国化工装备‘走出去’恰逢其时、水到渠成,通过开展优势产能和装备合作,寻求外贸新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重构国际竞争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庞广廉认为,化工装备“走出去”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以我国周边国家为“主轴”,以非洲、中东、中东欧和拉美国家为“两翼”,综合确定45个合作重点国家,形成“一轴两翼”的区域布局,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向外推介力度,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但装备制造能力较弱,中国化工装备‘走出去’开拓新市场潜力很大。”郑玉贵说,锦西化工机械公司与其他单位合作参与哈萨克斯坦炼油及美国康泰斯公司清洁能源项目,为其提供生产设备,参与伊朗布什尔炼化项目的设备制造也在洽谈中。
“化工装备‘走出去’主要方向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是高端化学品、精细化学品装备。虽然化工装备企业渴望产品出口,或直接到海外投资建立基地,但目前企业对国外市场信息了解有限,把控形势能力不强,同时产品标准得不到国外认可。”赵敏说,化工装备要“走出去”,产品标准得到国外认同是前提。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将加强与国外对接,引导企业有的放矢做好服务。在六届二次理事会上,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成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为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化工装备差异化:练内功出实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石油化工项目大幅减少,市场需求不足,加之此前化工装备企业大量投入规模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普遍日子不好过,有的苦苦挣扎经营惨淡甚至倒闭关停。为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企业纷纷从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着手,或者转型升级,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