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魏则西事件”暴露出的问题:癌症免疫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魏则西事件”暴露出的问题:癌症免疫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6-05-06 10:01:47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21岁大学生魏则西的不幸遭遇,不仅把百度推广、涉事医院、莆田系、虚假医疗等推上风口浪尖,也让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免疫疗法。那么,“魏则西事件”中所涉及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与癌症免疫疗法是什么关系?

 免疫疗法.png

癌症免疫疗法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类认识到自身体内的B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清除癌细胞的功能,于是出现了癌症免疫疗法。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癌症免疫疗法是一个很大的类别,并不像目前一些媒体报道中所说的“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相反,这种疗法是目前被医学界视为人类攻克癌症的一项前沿技术。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颁给免疫疗法;在奥巴马政府新近宣布的抗癌“登月计划”中,癌症免疫疗法是其中一个重点支持的领域;英国癌症研究会去年发布公告认为,如果进展顺利,免疫疗法甚至有望取代化疗成为癌症的标准疗法。此前,在欧美都出现过利用癌症免疫疗法成功清除癌细胞的案例。

在所有癌症免疫疗法中,细胞免疫疗法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别,它又可被细分为很多种,其原理是在体外培养扩增或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让它们具有抗肿瘤活性,然后再输回患者体内,以此来杀死癌细胞。

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专家杨光华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魏则西事件”所涉及的DC-CIK免疫疗法,就是属于细胞免疫疗法这个大类,而且是该疗法中“比较早期的一类”。

细胞免疫疗法的概念

这一疗法于1991年由美国科学家提出,1999年进入临床试验。采用该疗法时,需要从患者体内取出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在体外环境将其激活、使其成为可以杀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手细胞”,再输回给患者进行治疗。现有资料显示,DC-CIK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数据库中,与DC-CIK疗法相关的研究有30个,但针对魏则西所患滑膜肉瘤这一恶性肿瘤的DC-CIK疗法临床试验数量为零。

细胞免疫疗法原理

在细胞免疫疗法中,CAR-T疗法是前景较好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基因编辑,让T细胞表达可与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的蛋白质,以此激发细胞免疫,杀死癌细胞。在欧美,CAR-T疗法有一些成功的试验案例。但每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CAR-T疗法本身也经历了4代演进,同样存在问题。

“与CIK疗法相比,CAR-T疗法具有靶向性更强等特点,但目前(相关研究)也都是在免费做临床,不能收费”。杨光华说。

癌症免疫疗法的另一种思路是通过药物让被肿瘤细胞“抑制”的T细胞恢复杀伤力,这类疗法使用的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杨光华介绍说,在美国,部分属于癌症免疫疗法范畴的抗癌药物临床试验是允许收费的。

癌症免疫疗法市场乱象

杨光华认为,“魏则西事件”暴露出很多问题,但一棒子打死癌症免疫疗法或细胞免疫疗法“可能将影响患者、医院、研究机构和医药科技行业,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整顿医疗市场乱象、整顿不规范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杨光华还认为,应尽快完善中国医疗临床试验申请和收费的有关配套政策,促使细胞免疫治疗等技术的临床试验走入正轨,走上合规合法、快速发展的道路。

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疾病,也没有一种疗法可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无论是传统医疗、还是新兴技术,把科学工具握在手中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癌症生物科学  
相关专题: 生物治疗
相关阅读:
●  基因科学:哪些病毒能在基因治疗中转移基因
科学家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在基因治疗中转移基因。其中最为重要的要数利用病毒转移基因。这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但基因转移到其他细胞体内是进化过程中持续不断改善的结果。那么,哪些病毒能在基因治疗中转移基因呢? 因此科学家们尝试着把病毒作为基因疗法中转移基因的工具:他们把所需的基因植入病毒体内,希望它们致力于常规任务并且把治疗所关注的遗传物质留在接受注射的细胞中。 例如,研究者把“反......
●  H-MAGMA,一种改善对大脑疾病风险基因预测的新工具
作为一种通过比较发现影响复杂性状的基因变异的一种新策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改变了科学界对很多复杂疾病遗传机制的理解,帮助人们找到了许多从前未曾发现的基因以及染色体区域。但是研究表明,大多数脑补疾病风险变异都存在于非编码基因组中,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很难破译这些疾病的生物学机制。 科学家常用基因组注释的多标记分析(MAGMA),通过将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到最近的基因来解决这个问题。近日,发表在......
●  科学家发现认知弹性损伤的潜在机制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发现认知弹性损伤的潜在机制。精神疾病发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激,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应激会影响脑的发育过程,显著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这种早期环境因素导致的长期效应,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指出,早期应激往往会导致表观遗传指标发生持久性变化,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这种机制很可能介导了成年后持续性的脑与行为的功能性变......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