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自然》:二氧化碳和农作物残留物可转化为塑料
《自然》:二氧化碳和农作物残留物可转化为塑料
2016-03-22 09:11:27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创制一种方法,可以把二氧化碳以及农作物残留物等植物材料转化为塑料。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马修·卡南说,这一项目“旨在以二氧化碳取代石油化工产品,作为制造塑料的原料。如果弃用(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塑料工业可以大大减少‘碳足迹’”。

塑料制品原料来源

据专家介绍,现有众多塑料制品,包括纺织品、电子产品、饮料容器和个人护理用品的包装,均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材料,全球每年消耗量约5000万吨。这种材料的原料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两者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衍生物。

卡南解释说,以化石燃料为来源,再加上生产过程需消耗能源,每生产1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会释放超过4吨二氧化碳,增加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塑料可替代原料探究

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登载的一篇论文中,卡南及其同事介绍说,研究小组的着力点是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后者以一种名为2,5-呋喃二甲酸(FDCA)的化合物和乙二醇为原料。而2,5-呋喃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不同,前者可以是生物材料的衍生物。

迄今,塑料工业之所以没有推广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原因是需要找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一种现有方法是把玉米糖浆所含果糖转化为2,5-呋喃二甲酸,但这意味着占用更多土地种植玉米,并且消耗能源、化肥和水资源,最终会与食品生产形成竞争。

在卡南看来,“利用生物材料,譬如杂草和农作物收获以后的残留物,是更好的选择。”研究小组选择的实验材料是糠醛,主要来源是玉米芯等农作物的残留物。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混合碳酸盐、二氧化碳和由糠醛衍生获得的糠酸,将它们加热至200摄氏度,呈现熔盐状态,如此持续5小时后,熔盐混合物总量的89%会转化为2,5-呋喃二甲酸。

卡南说,一旦获得2,5-呋喃二甲酸,再把它与乙二醇一起转化为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是其他研究人员先前成功验证的过程。尽管这一新方法有待工业化验证,其促使温室气体减排的数量有待测算,但卡南设想,塑料工业有望据此转向大量生产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酯,生产过程所需的二氧化碳可以取自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材料化工新工艺  
相关专题: 塑料
相关阅读:
●  聚乙烯拉动了塑料业的发展
        跟着火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打造取得麻利进行,制作量约占塑料总制作量的1/4.1983年天下聚乙烯总生出产技巧为24.65Mt,在建装置才智为 3.16Mt.2011年最新统计下场,寰球制作能到达96Mt,聚乙烯生制作的进行趋向表示,生制作消费逐渐向亚洲地域转移,中国日渐成为最紧要的消费市场。 ......
●  上海大学教授研发出提高石墨烯散热片的散热效率方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上海大学教授研发出提高石墨烯散热片的散热效率方法。近日,上海大学教授、中瑞微系统集成技术中心主任刘建影团队开发出一种石墨烯功能化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石墨烯散热片的散热效率。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功能化石墨烯薄膜散热效率更高电子和光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是影响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刘建影团队研究发现,和没有功能化的石墨烯相比,功能化后的石墨烯基薄膜散热......
●  《SCIENTIFIC REPORTS》日本用高氯酸钠研制大容量蓄电池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日本用高氯酸钠研制大容量蓄电池。目前用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都是锂电池,然而锂电池虽然容量大,但长时间使用后存在发热着火的危险。 高氯酸钠研制大容量蓄电池日本Qualtec公司的研究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具有溶解度很高特性的高氯酸钠上,使用饱和高氯酸钠水溶液(SSPAS)进行CV测定试验,研究其在多大电压时发生电解。结果发现,其电化学窗口达到3.2伏,显示了较好的特性,普通......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