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始于1974年。当时天津大学与南昌洪都机械厂合作,用He—Ne激光器为光源,研制了一台JD—II型全息干涉仪,用于强-5飞机上铝面板蜂窝夹层结构的检测。紧接着航空航天部门的一些主要厂所院校掀起了一股研究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的热潮。先后有峨呢机械厂、松陵机械厂、303所、西工大、哈工大、606所、621所、703所、529厂、南昌航院等单位对一些常规方法难以检测的零部件,用激光全息干涉法进行了检测研究。如碳纤维面板金属蜂窝夹层结构、直升机旋翼后段、玻璃纤维胶结中锥雷达罩、硼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喇叭内壁纯金镀层、密封橡胶油垫、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火药柱包覆层、运载火箭姿态发动机燃烧室、高压管路、压力容器、印刷电路板焊点缺陷检测等,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且有一些项目已用于生产实际,如玻璃纤维中锥雷达罩、铝蜂窝夹层板、固体火箭药拄包覆胶接质量检测等已被厂家纳入产品质量检测工艺规程,满足了军工产品生产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飞机轮胎检测方面,郑州工学院、桂林曙光橡胶研究所研究所研制的SJQL—15001型轮胎全息无损检测仪,80年代中期就投入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又研制成功SJQL—1500 E型轮胎激光全息无损检测仪。改进后的仪器只需进行一次双曝光即可检测整个轮胎的质量情况,且无检测盲区。达到了80年代末期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这项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因而不能引起企业家的兴趣和政府的关心,长期以来在资金投入方面很少,全靠科技工作者自发地进行研究,由此而导致了设备陈旧。第三是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不紧。例如银盐记录介质在实时全息干涉记录中无法记录瞬态连续变形的问题亟待解决。第四是CCD应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新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应要求激光全息无损检测设备快速更新。笔者认为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首先要解决记录介质适应实时干涉记录位移量连续变化要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其次应尽快与光纤、CCD和微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新技术相结合,形成非接触远距控制小型化检测仪器,摆脱实验室的束缚,才有可能扩大其应用范围,解决更多的生产实际中的检测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息无损检测的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检测的定量分析。从而解决大型构件可靠性分析中的微裂纹、残余应力、疲劳损伤以及安全寿命的估算等问题。
总之,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尽管有其自身的独特优点,能解决一些常规检测方法或难以解决问题。但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影响了其推广应用。例如对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叠层结构、飞机轮胎的检测就具有明显的优点,是射线、超声、磁粉、涡流、渗透等常规方法难以比拟的。因此,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将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