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生物医药资讯   >  微生物所白色念珠菌形态发生和致病性研究取得突破
微生物所白色念珠菌形态发生和致病性研究取得突破
2014-04-14 16:41:17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广华课题组在白色念珠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形态,称之为 “Gray” 形态(the gray phenotype)。“Gray” 形态与上个世纪80年代发现的 “White” 和 “Opaque” 形态可以相互转换,并形成一种 “white-gray-opaque” 三稳态的转换系统。很大一部分被测试的菌株都能进行这种三稳态形态转换,说明该转换系统普遍存在于临床菌株中。“Gray” 形态与 “White” 和 “Opaque” 形态的白色念珠菌在细胞形态、交配能力和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Gray”细胞为杆状、形态较小,“White” 细胞为椭球形、中等大小,而 “Opaque”细胞较大、也呈杆状。“Gray”细胞交配能力介于“White” 和 “Opaque”细胞之间。胞外分泌性的天冬氨酰蛋白酶(Saps)是白色念珠菌中主要的毒性因子,尤其在皮肤和黏膜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在蛋白质或皮肤组织的诱导下,“Gray”细胞分泌胞外天冬氨酰蛋白酶的能力最强。因此,在皮肤和黏膜感染中,“Gray”细胞致病力最强。在系统感染中,“White” 细胞致病力最强,“Gray”和 “Opaque”细胞较弱,这可能是由于“White” 细胞具有较强的菌丝生长能力。转录组分析表明,三种不同形态细胞各种表达谱明显不同,并各自表达一系列独特的形态特异性相关基因。在三种形态相互转换的调控中,转录因子Efg1和Wor1起关键的作用。EFG1是维持“White” 细胞稳定必需的基因,而WOR1是维持“Opaque” 细胞稳定必需的基因。同时敲除EFG1和WOR1则可以将细胞锁定在“Gray”细胞状态。因此,Efg1和Wor1协同调控“white-gray-opaque”三稳态转换系统的运转。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白色念珠菌致病形态,丰富了对该菌形态多样性和致病特性的认识,提出了“三稳态”系统概念,将为进一步揭示致病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应对环境变化和生存的能力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体内常见的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艾滋病的流行、癌症化疗和器官移植等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导致有免疫系统缺陷的人大量增加。因此也导致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成为我国及全世界日益严重的问题。白色念珠菌的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就是形态的可塑性和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应对宿主体内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致病能力与其形态多样性密切相关。

微生物所白色念珠菌形态发生和致病性研究取得突破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微生物  
相关阅读:
●  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元素百科编辑谈谈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生物降解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起初人们认为,生物降解是指土壤、水体和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需氧微生物对天然和合成有机物的破坏或矿化作用。随着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研究的深入,生物降解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什么是生物降解? 目前,在环境科学界,所谓生物降解就是通过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这里生物类型包括各种微生物、高等......
●  中国近年来微生物研究持续发力 保藏菌株居全球第四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国近年来微生物研究持续发力,保藏菌株居全球第四。6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微生物资源发展报告2016》显示,随着对微生物重要作用的逐步认识,中国近年来在微生物研究及微生物资源的保藏与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中国33家主要的微生物保藏中心保藏并共享的微生物菌株总量超过18.2万株,位居全球第四。 微生物资源数据这份由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联......
●  RT-PCR方法能否有效检测诺如病毒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探讨RT-PCR方法能否有效检测诺如病毒。杂交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能更准确、灵敏地检测标本中的NVs,尤其是低浓度的NVs感染(即可检测粪便中102~104 病毒颗粒/ml),还可以通过对PCR产物测序得到病毒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对病毒准确地分型,从流行病学角度来分析病毒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监测、控制病毒,避免了ELISA中可能存在的抗原交......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