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爆炸区测出神经毒气 “神经性毒气”是否存在?
爆炸区测出神经毒气 “神经性毒气”是否存在?
2015-08-21 08:50:59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8月19日上午,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部队联合指挥部救援人员分组进入核心区,对现场集装箱、化学品进行标识,清理货物。图为救援人员用便携式设备现场检测疑似危化品。天津爆炸事故发生的第7天,氰化物带来的危害与恐慌还未解除,另一个名词“神经性毒气”再次令公众的神经紧张起来,但专家指出所谓“神经性毒气”之说属“重大误判”。

神经性毒气

“神经性毒气”是什么

19日下午3点,新华社发布消息,正在天津爆炸现场执行救援指导任务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化武专家组指出,爆炸现场根本不可能产生神经性毒气,所谓“神经性毒气”之说属“重大误判”。

国家神经性毒剂中毒救治标准的起草者、国际同类标准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王永安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神经性毒气的标准说法应该是神经性毒剂,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比氰化物高几十倍,合成极为复杂,而从爆炸现场探明化学原料,结合神经性毒剂的核心原料和生产条件来看,事故现场根本没有产生神经性毒剂的可能。

权威专家否定了爆炸现场出现神经性毒剂的可能,那么消防负责人口中的“神经性毒气”究竟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有毒气体的定义及分类发现,有毒气体被划分为神经性麻痹毒气、呼吸系统麻痹毒气、肌肉麻痹毒气三种。

有关专家接受采访称,消防人员口中所说的“神经性毒气”应是一个泛指,而不是专业上的神经性毒剂。上海一位多年从事环境监测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消防人员现场回答问题时表达得不够清楚所致。在他看来,在事故现场有大量氰化钠残留,其污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氰化钠的气溶胶,一种是氰化钠跟水反应后生成的氰化氢,而氰化氢就可以造成急性神经损伤。专家表示,爆炸现场产生的有害气体存在危害神经系统的可能,但并非可以当作化学武器的神经性毒剂。此“神经性毒气”非彼神经性毒剂。

遇上“神经性毒气”怎么办

对于有毒气体的防范,笔者在采访中获知,通过带有吸附性的活性炭等,或是将对毒剂分子结构有破坏性的试剂等浸染在纱布上及粉末状的固体上,以此过滤呼吸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中毒。

若发现有周围毒气超标,专家建议,应尽量避免毒气进入呼吸系统,若毒气扩散范围小可选择立即闭气撤离现场,一般市民遇到此类突发情况也可通过将家用洗涤用品涂抹到打湿的毛巾上,捂住口鼻迅速往上风向撤离或许能够避免中毒。

专家介绍,一般家用洗涤用品上面都有非离子活性反应剂,属于两性化合物且无挥发性,对亲水性的、非水性的有毒气体都能吸附。

专家补充说,在预防保护措施中,强调避免将皮肤裸露在空气中,尽量穿着长衣长裤,此外还需注意眼睛的保护,尽可能佩戴相应的防护眼镜。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原料危险品  
相关专题: 危险化学品
相关阅读:
●  山东淄博化工厂爆炸事故 造成1死9伤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8月22日20时56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山东润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一分离器着火并发生爆炸,23日1时50分许明火已被扑灭,事故目前已造成1死9伤。据桓台县政府新闻办介绍,事故发生后淄博市和桓台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专家和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展开救援。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消防部门组织了淄博、济南等地的消防人员赶赴现场救援。据了解,目前受伤人员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据淄博市、桓......
●  《德国应用化学》科学家制备出黑磷/磷化钴面内异质结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制备出黑磷/磷化钴面内异质结。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二维黑磷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控制钴原子在黑磷不饱和位点上的选择性沉积,制备出黑磷/磷化钴面内异质结,展现出优良的电催化活性。相关成果以In-Plane Black Phosphorus/Dicobalt Phosphide Heterostructure for Efficient Elect......
●  《科学进展》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实现低温催化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实现低温催化。华东师范大学路勇课题组在低温甲烷氧化偶联(OCM)制取烯烃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甲烷的转化据介绍,目前通过非石油资源经由合成气间接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间接合成流程长以及合成气造气高温、高能耗和高物耗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甲烷的直接转化一直是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理想路径,但极富挑战性。 甲烷......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