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有哪些症状?
2015-08-12 09:40:43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患有艾滋病的人都知道,艾滋病并不同于其他的疾病,艾滋病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先兆,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潜伏期,艾滋病就存在这样的一段特殊时期。那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久呢?具体都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潜伏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时起到发病(即出现艾滋病早期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称为潜伏期。由于该病的特殊原因,往往很难准确认定何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以潜伏期也很难准确计算。

从输血引起的病例能准确计算,最短的病例仅6天。最长的可达10年以上甚至14年之久。甚至有少数病例始终尚未发病,目前仍在观察中(因为1981年才发现该病)。但大多数在2—10年内发病。

潜伏期有传染性,而且这中传染性是潜在性传播,他人难于预防,因为很难知道究竟谁是潜伏期的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潜伏期症状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三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寒颤、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 在急性期后,没有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人,但体内有艾滋病毒,又称为艾滋病潜伏期。此后,八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有报告称,一至七年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十二月。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部分人出现一些流感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一些人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但是有大约5~15%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我们称为快速进展者,另外还有5%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可以维持正常达12年以上,我们称为长期不进展者。

从科学态度出发,真正的潜伏期应是1~12年,平均6年。据最新资料报道,有长达20年尚未发病的病原携带者,因各地区各个人种群体和各个个体不同,也存在污染血制品的感染者易于确定,现认为因受血感染艾滋病者的潜伏期为4.5年;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潜伏期就不那么易于确定,同性恋中的男性患者,有2%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潜伏期为2年,5%为3年,18%为4年,23%为6年,37%为8年,48%为10年(逐年累计计算)。

医学界认为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艾滋病毒的剂量有关,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所以潜伏期相对较短,而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剂量较小,因此潜伏期相对较长。

艾滋病病毒一旦感染,处于潜伏期阶段无任何临床上的不适,但因为受染者携带病毒,成为艾滋病的重要传播源,在流行病学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中国化工网的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艾滋病  
相关专题: 艾滋病
相关阅读:
●  司坦唑醇的药理作用以及用法用量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司坦唑醇的药理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司坦唑醇为蛋白同化类固醇类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异生、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促使钙磷沉积和减轻骨髓抑制等作用,能使体力增强、食欲增进、体重增加。本品的蛋白同化作用较强。 司坦唑醇药理作用本品为高效同化激素,其蛋白同化作用为甲基睾丸素的30倍,而雄激素活性仅为后者的1/4。能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及抑制蛋白质异生,减少钙、磷排泄,减......
●  《自然·通讯》新型水凝胶可按病情释放药量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水凝胶可按病情释放药量。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生物医学工程最新成果:美国科学家利用小鼠模型成功展示了一种可响应疾病活动性的释药凝胶,其可装载不同的小分子,能“聪明”地根据疾病发作的不同严重程度释放相应的剂量,或将开启未来的新型治疗方案。 很多疾病的发作情况是时轻时重的,而目前传递剂量保持不变的药物治疗方法,很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用量,容易贻误病情或过度治疗。......
●  人体生物钟新调节机制被发现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人体生物钟新调节机制。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什么可以作为我们机体内部生物钟的分子重置按钮。他们的这个发现,揭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一系列疾病的靶点,例如,常常与时差,倒班和夜间光照有关的疾病,如从睡眠紊乱到行为,认知和代谢失常,还有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自闭症。 人体生物钟新调节机制被发现 由蒙特利尔McGill 和Concordia 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表在4月27......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