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最近科学界一直传言有人正在进行转基因人类胚胎研究。而近日我国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黄军就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灿权教授,在Protein&Cell发表了他们的课题组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人类胚胎基因组改造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个传言,并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伦理学争论。
转基因人类胚胎研究结果
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不能存活”的受精卵来进行研究。这种受精卵含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的三个细胞核,从而不能正常发育成婴儿。研究人员利用最近很火的CRISPR/Cas9系统来剪切受精卵中人的HBB基因(β-globin gene),因为HBB基因突变会导致β地中海贫血症。他们注射了86个三核受精卵,其中71个受精卵存活。在做检测的54个样品中,有28个受精卵的HBB被剪切了,而其中只有更小一部分被重组修饰了。不仅如此,非靶向的突变也出现了。
转基因人类胚胎技术上的障碍
黄军就认为目前这种技术在胚胎上应用的效率太低了,太不成熟了。非靶向突变的出现也说明这一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这些非靶向的突变通常都是有害的。黄军就也表示,我们只检测了一段基因组,所以只发现了一部分非靶向突变。如果我们做全基因组测序,我们会发现更多的非靶向基因被修饰了。虽然黄军就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不正常”的三核受精卵,因为在利用该技术研究动物胚胎和人类正常体细胞的时候,并没有这么糟糕的结果。但是因为从来没有对“正常”的人类胚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最终,黄军就认为如果想在医学上应用CRISPR/Cas9技术,还需要改进该技术的准确性和保真性。
转基因人类胚胎伦理争论
黄军就的文章被Nature和Science拒稿的部分原因都是伦理问题。黄军就认为他们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模型,一个比动物模型或者成人细胞更接近正常人类胚胎的模型。“我们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种模型真正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在没有数据的前提下,口头讨论会发生什么”,黄军就说。课题组为了避免伦理争论,一开始就设计了“不能存活”的三核受精卵来进行研究,并在发表文章的标题中,特别强调了“三核”这个概念。但是还是引来了一系列的争论。
一些人认为转基因胚胎研究具有光明的未来,因为它能在孩子出生之前来消除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而另一些人认为这种研究跨越了伦理底线,因为这种胚胎修饰是可遗传的,可能会对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还有人担心,因为这种技术的简单易操作,会有人进行不安全或者不道德的应用。
以上就是针对这次转基因人类胚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研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转基因的相关内容,请查看转基因专题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