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生物医药资讯   >  研究证明埃博拉病毒具有可防特性
研究证明埃博拉病毒具有可防特性
2015-02-10 09:08:00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讲了埃博拉病毒的特点以及传播途径的文章。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大暴发,一改既往模式,蔓延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感染与死亡人数之多,肆虐了西非三国包括首都在内的几乎所有城市,历史罕见。虽然埃博拉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但其并非不可防控。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特点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nm,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力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μm。

埃博拉病毒具有包膜,那么它就对化学药品敏感,75%乙醇、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同时EBOV虽然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但60℃ 1h便可以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埃博拉病毒传播途径

再者,埃博拉经过证明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还没有发现其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这也就是说其可防可控,只要严格避免直接间接接触确诊患者体液就可以阻断埃博拉的传播。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呕吐物、乳汁、尿液、精液等)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法。埃博拉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疫情现场的工作人员等,在与上述人员接触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防护措施。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埃博拉通过体液传播,但其致病力特别强,实验表明1~10个病毒就可以感染人;再者其潜伏期2~21天,比较长,这也就增加了对病毒携带者的管控难度。

以上就是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特点以及传播途径的全部内容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相关内容,请查看埃博拉病毒专题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病毒  
相关专题: 埃博拉病毒
相关阅读:
●  为什么蝙蝠能够百毒不侵,但携带的病毒对人类却是致命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爆发,使蝙蝠这一物种成为众矢之的。近日,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蝙蝠和穿山甲的参考价值较大。据了解,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各种蝙蝠身上发现了超过4100种病毒,蝙蝠可以说是移动的病毒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ra E Brook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提到,破坏蝙蝠的栖息地似乎会给它们带来压力,使其在唾液、尿液和粪便中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从......
●  中科院科学家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科学家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专家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研究揭示了我国蝙蝠携带有不同株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状病毒,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
●  《自然·通讯》:美国科学家实验发现孕期寨卡病毒感染期更长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国科学家近期通过猴子实验发现,感染寨卡病毒会刺激免疫系统以预防今后二次感染,但如果是在孕期被感染,寨卡病毒留存动物体内的时间会变得相当长。这项研究由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病理学教授戴维·奥康纳主导,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期刊上。 寨卡病毒会引发神经疾病研究团队让一些恒河猴感染了2015年首次出现于南美洲的一种寨卡病毒。研究发现,虽然雄猴和未怀孕的雌猴在......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