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生物医药资讯   >  基因诊断原理是什么?
基因诊断原理是什么?
2015-01-23 09:12:22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基因诊断原理的内容,随着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提升,基因诊断也被医学专家广泛的应用在为病人治疗疾病当中。医生可以通过基因诊断发现传统医学所未发现的隐患疾病,从而为患者带来福音。那基因诊断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基因诊断原理

基因诊断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是基因诊断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这种结合是特异的,即严格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行,它不仅能在DNA和DNA之间进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间进行。因此,当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针,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接触时,如果两者的碱基完全配对,它们即互补地结合成双链,从而表明被测基因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由此可见,进行基因检测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需的特异的DNA探针;二是必需的基因组DNA。当两者都变性呈单链状态时,就能进行分子杂交。

一、基因探针基因探针(probe):就是一段与目的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核苷酸序列,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

1.探针的来源 DNA探针根据其来源有3种:一种来自基因组中有关的基因本身,称为基因组探针(genomic probe);另一种是从相应的基因转录获得了mRNA,再通过逆转录得到的探针,称为cDNa 探针(cDNa probe)。与基因组探针不同的是,cDNA探针不含有内含子序列。此外,还可在体外人工合成碱基数不多的与基因序列互补的DNA片段,称为寡核苷酸探针。

2.探针的制备 进行分子突变需要大量的探针拷贝,后者一般是通过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获得的。克隆是指用无性繁殖方法获得同一个体、细胞或分子的大量复制品。当制备基因组DNA探针进,应先制备基因组文库,即把基因组DNA打断,或用限制性酶作不完全水解,得到许多大小不等的随机片段,将这些片段体外重组到运载体(噬菌体、质粒等)中去,再将后者转染适当的宿主细胞如大肠肝菌,这时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得到许多携带有不同DNA片段的克隆噬菌斑,通过原位杂交,从中可筛出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然后通过细胞扩增,制备出大量的探针。

3.探针的标记 为了确定探针是否与相应的基因组DNA杂交,有必要对探针加以标记,以便在结合部位获得可识别的信号,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探针的某种核苷酸α磷酸基。但近年来已发展了一些用非同位素如生物素、地高辛配体等作为标记物的方法。但都不及同位素敏感。非同位素标记的优点是保存时间较长,而且避免了同位素的污染。最常用的探针标记法是缺口平移法(nicktranslation)。

探针的标记也可以采用随机引物法,即向变性的探针溶液加入6个核苷酸的随机DNA小片段,作为引物,当后者与单链DNA互补结合后,按碱基互补原则不断在其3’OH端添加同位素标记的单核苷酸,这样也可以获得比放射性很高的DNA探针。

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又简称限制酶或内切酶。它们是基因工程和基因诊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它们的发现和应用为从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提供了必要的手段.限制酶能特异地识别和切割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将双链DNA切成较小的片段。酶切后目的基因可能完整地或部分地保存于某一DNA片段上,并被分离出来。

限制酶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是一组能水解DNA磷酸二酯键的酶。迄今已发现的限制酶多达数百种,分为三类。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是第二类。限制酶根据其来源命名。

每种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通常为4-6个核苷酸序列,称为限制性位点(restriction sites)或切点。限制酶切割双链DNA的方式有两种,产生的末端也有两种:第一种是交错切割,即两条链的切点不在同一水平而是相隔数个碱基,故断口产生两小段自身互补的单链,这种末端容易互补连接,称为粘性末端(cohesive terminus);第二种为平整切割。

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一个人的两套单倍体DNA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每100-500个碱基对就有一个是不相同的。换言之,如果把两套基因组DNA(各3.2×109bp)排列起来,那么平均有1000万处不同,它们多位于内含子序列中。实际上,除单卵双生子外,人群中没有两个个体的基因组DNA是完全相同的。

DNA的多态性虽可通过DNA测序检出,但用限制酶消化却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1.RFLP由于碱基的变异可能导致酶切点的消失或新的切点出现,从而引起不同个体在用同一限制酶切时,DNA片段长度出现差异,这种由于内切酶切点变化所导致的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porphism, RFLP)。RFLP反映了常见的个体间DNA核苷酸的可遗传性变异,它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RFLP可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出。用Southern杂交检出RFLP时,如探针跨越切点,则被切开的两个片段均可与探针杂交,从而显示两条杂交带。

2.两点RFLP

(1)点多态(point polymorphism):是由于单个或少数碱基的改变引起酶切点的出现或消失所致的RFLP。上述的RFLP即属于这一类。它们属经典的RFLP。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数以百计的此类多态位点。

(2)数目变异的串连重复(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上述经典的单个碱基取代所致的RFLP一般只能检测到一种杂合性的两种形式,即“有”或“无”某个限制酶切位点,而且每个位点在人群中的杂合子频率通常不会超过50%,当被测个体为纯合状态时,利用RFLP就无法得到所需要的多态信息。此外,在整个基因组中,这类RFLP目前发现的数量还有限,并分布不匀。

但是,在人类基因组中还存在一类DNA重复序列,称为小卫星DNA。它们分布十分广泛,每一个单位通常只有16-28bp长,但其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当用限制酶切割VNTR区时,只要酶切点不在重复区内,就可能得到各种长度不同的片段与小卫星DNA不同,另一类重复序列是卫星DNA。它们的基本序列有1-6bp,如(TA)n、(CGG)n等,通常重复10-60次并呈高度的多态性。

以上就是关于基因诊断原理的全部内容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基因诊断的相关内容,请查看基因治疗专题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基因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专题: 基因治疗
相关阅读:
●  葡萄糖浆、麦芽糖浆和低聚糖浆的区别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大家对于葡萄糖浆和麦芽糖浆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吧,而相比较而言,低聚糖浆就听的比较少饿了。其实它们三个之间还有存在共同之处的,现在就看看葡萄糖浆、麦芽糖浆和低聚糖浆的区别吧! 葡萄糖浆、麦芽糖浆和低聚糖浆相同点 葡萄糖浆本文指的是按照酸法工艺生产的用于食品加工的糖浆,麦芽糖浆是指酶法生产的普通麦芽糖浆和高麦芽糖浆;低聚糖浆是指酶法生产的麦芽低聚糖浆和异麦芽低聚糖浆。......
●  科学家巧借CRISPR技术解读人类基因组
个体的成长都被先天与后天所影响,一般是被原本的DNA以及成长环境共同结合而成。每个人都不例外。相比于其他人,每个人的基因组都不尽相同,在人类个体基因组中存在的差异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人类个体将成为怎么样的人。 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巧妙地结合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和深度基因测序技术,让我们朝着解答这一重要的问题迈出了一大步。......
●  维生素e的作用及功能是什么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维生素e的作用及功能,不少女性朋友对于维生素E有所了解,它对于美容具有一定的功效。其实简单来说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维生素e的作用 维生素E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脂肪化合物、维生素A、硒、两种硫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氧化作用。 1.提高维生素A的作用 2.治疗白癜风 3.治疗银屑病 4.治疗胃溃疡......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