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资讯频道:本文主要讲的是关于”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获2014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内容,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在京举行。7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中“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等3项摘得一等奖,“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关键技术”等67项获二等奖。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传统生产技术强烈地依赖于石油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及石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石油资源的匮乏使得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我国煤炭资源则相对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研究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项目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团队通过攻克与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相关的一系列科学难题,取得技术突破,掌握了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甲醇制烯烃,从而在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大背景下,为连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实施石油替代攻略、保障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技术途径,指明战略发展方向。
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零”突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连化物所开始部署甲醇制烯烃的研究工作,围绕反应原理、催化剂、反应工艺进行创新研发工作。2004年,大连化物所、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成套工业技术开发(工艺名称:DMTO),建成了世界第一套万吨级(日处理甲醇50吨)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装置,并于2006年成功完成工业性试验,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8年,DMTO专用催化剂实现工业化生产;2010年,项目团队利用DMTO技术建设完成了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于当年8月成功开车并稳定运转。2011年1月起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科研中来到社会中去
作为第一代DMTO技术投入生产的神华包头是我国煤制烯烃国家示范项目,装置规模为每年180万吨甲醇生产60万吨烯烃(最终产品为乙二醇和聚丙烯)。2011年,其正式开始商业化运营,大连化物所同时也在孵化第二代技术,现在,第二代技术已经投厂,即将开工运行。DMTO技术累计实现技术实施许可20套大型工业装置,合计烯烃总产能1126万吨/年,这些装置的建设预计可拉动上下游投资约2500亿元,新增产值1200亿元,实现新增就业约17000人。截止目前,DMTO技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开工装置总产值约500亿元,利税超过100亿元。
2014年,DMTO工业装置进入开工的高潮期,全年已有5套工业装置相继投产运行,分别是延长靖边、中煤榆林、华夏宝丰、山东神达,以及蒲城能化(第二代技术)等工业装置,新增烯烃产能280万吨/年,新增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已投产的7套DMTO装置的烯烃总产能已经达到400万吨烯烃/年,带动了我国甲醇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其中,2013年在我国沿海宁波禾元投产运行的工业装置还成为首次海外购置甲醇原料的特色试点。这对于缺乏煤炭资源、但是烯烃需求旺盛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DMTO技术对传统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布局具有深刻的影响。运用其进行海外天然气(页岩气)制烯烃是开拓海外市场,扩大DMTO技术商业化运营的重要战略。目前为止,潜在海外客户已达到20余家。
在DMTO技术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项目团队依旧耕耘于科技前沿,持续创新发展,授权发明专利达共63项,国内34项。
时下绿色能源发展备受关注,刘中民研究团队表示,DMTO技术产生的污染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在控制范围内已降至最小。刘中民研究员认为,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着缺油富煤的资源国情,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煤制烯烃相对成本低,污染小,利润巨大。长远来看,煤代油制烯烃将会成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