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成像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在疾病的诊断和发展跟踪中越来越不可或缺。近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及预后,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性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刘红梅教授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严飞构建了载有氨甲蝶呤(MTX)的回声脂质体(iELPs),用于通过低频超声触发的药物释放来靶向治疗RA,该脂质体经过近红外(NIR)荧光探针吲哚菁绿(ICG)和与rvβ3整联蛋白特异性结合的iRGD肽修饰。
氨甲蝶呤(MTX)是目前针对RA的一线药物。然而,它会导致显著全身毒性如肝损害,胃肠粘膜和骨髓抑制的侵蚀,这会导致耐火RA。此外,药物的口服或静脉内给药导致靶位点处的浓度欠佳。因此,药物在RA病变处的靶向蓄积不仅可以改善其治疗功效,而且可以减少全身性副作用。开发一种微创的、可追溯和有效的靶向疗法非常必要。
该脂质体具有靶向蓄积,NIR荧光成像和超声触发的药物释放控制功能,药物的控制释放是决定靶向治疗功效的关键因素,并取决于最佳刺激和纳米颗粒设计。iELP具有充满空气的空腔,其中的磷脂双层被低频声波处理破坏,这表明封装的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声学参数以受控方式从这些脂质体中释放出来。并且,研究人员通过小鼠RA模型发现,在血管内皮中积累的iELP释放了周围炎性组织中的包埋的MTX,从而将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到治疗有效水平。同时,iELPs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没有全身毒性。
该研究为结合超声控制的药物释放和近红外荧光成像指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了一个高效新型的纳米平台,该平台新型的纳米平台可以以微创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MTX对RA的治疗功效,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全身性副作用。接下来,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探索其用于其他慢性疾病的诊断和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Haohan Wu. et al.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ediated therapy against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MTX-ICG-loaded iRGD-modified echogenic liposomes. Theranostics. 2020.DOI: 10.7150/thno.4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