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设备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它们的理论质量能量密度是目前可用的最佳锂离子电池的五倍。它们甚至可以在零下50°C的温度下工作。此外,硫磺价格低廉且环保。
然而,锂-硫电池的容量每次经历充-放电循环后都急剧衰减,因此这种电池的使用寿命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容量损失是由电池单元内电极的复杂反应过程引起的。因此,准确地了解充电(硫)和放电(硫化锂)产物如何沉淀和溶解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循环过程中,硫沉淀物在宏观上可以通过成像技术或X射线衍射进行检测,但由于硫化锂颗粒的大小在10nm以下,使其难易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Sebastian Risse博士和他的团队首次应用了HZB的BER II中子源照射了处于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锂-硫电池,同时采用阻抗光谱进行额外的检测。这使得他们能够在10次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以极高的精度分析硫化锂的溶解和沉淀。由于中子与氘(重氢)强烈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在电池中使用了氘代电解质,使固体产物(硫和硫化锂)都可见。
他们通过中子实验观察到硫化锂和硫沉淀发生在碳纤维的外表面上,而不会发生在微孔碳电极内部,这些发现将为开发更好的电池电极提供有价值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