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报道了来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类幸存者抗体的详细信息。该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个新的脆弱位点,或可用于药物和疫苗研发。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埃博拉病毒的爆发
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9月在扎伊尔(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为了避免最初发病的扬布库村被污名化,科学家们用附近的埃博拉河为其命名。那一次,病毒感染了600人,最终夺走了300多条人命。后来每隔一段时间埃博拉病毒就在非洲暴发一次,病毒洞穿人体血管,病人先内出血,继而七孔流血不止致死,状甚恐怖。尽管如此,38年后的今天,人类对这种病毒依然所知甚少,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暴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暴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甚至连它的动物宿主是谁也不知道。反而是后起的艾滋病、禽流感和SARS等疫症,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治疗药物。
埃博拉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热,死亡率高达90%。可在人群中暴发的有3种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邦地布优病毒和苏丹病毒。大多数已知的抗体只能预防一种埃博拉病毒。目前已经鉴定出了少数可以阻断多种埃博拉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然而,这些抗体大部分都是靶向病毒外层的一个区域——病毒糖蛋白,而后者并不总是暴露在外。也有一部分抗体靶向病毒糖蛋白基部的暴露区域。
埃博拉疫苗研发
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Erica Saphire、Kartik Chandran及其同事使用了一种靶向病毒糖蛋白基部的抗体ADI-15946。ADI-15946是从西非2013~2016年埃博拉疫情的人类幸存者体内分离出来的,之前已被证明可以中和埃博拉病毒和邦地布优病毒,但不能中和苏丹病毒 。
之后,研究人员生成了与埃博拉病毒的病毒糖蛋白结合的抗体的晶体结构,表明ADI-15946靶向病毒基部区域的一个口袋结构,这构成了一个新的脆弱位点。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设计抗体,并增强其中和苏丹病毒的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这个新的脆弱位点用于疫苗研发的潜力,并确定工程合成抗体是否可以用作针对所有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治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