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皿是一种实验室常规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的大部分为一次性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培养皿的使用方法
培养皿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培养(就是平板皿名称的由来),平板培养基制作是将已装好的灭菌琼脂培养基,用温水(无菌)溶化,取下试管棉花塞,管口于酒精灯火焰上通过,然后微启灭菌的培养皿盖,使试管口能深入为宜,倾入培养基后即可盖密,再轻轻地摇匀倾入的培养基,使之均匀地分布于皿底上凝结,即得平板培养基。由于细菌的繁殖、发育生长是与所供给的培养基(营养)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作定量检验分析,对提供营养物的多少,有决定意义。细菌培养时对营养提供的多少、是否均匀,培养皿皿底是否平整极为重要,如培养皿皿底不平,琼脂的培养基分布将随培养皿皿底是否平整有厚有薄,薄的部分营养供给就不足,这对定量分析有着密切关系,故对定量培养皿皿底要求特别平整拜原因所在。但作一般定性(检验细菌、菌落生长、繁殖等),使用普通培养皿即可。
培养皿清洗方式
一般经过浸泡、刷洗、浸酸、和清洗四个步骤。
1、浸泡:新的或用过的玻璃器皿要先用清水浸泡,软化和溶解附着物。新玻璃器皿使用前得先用自来水简单刷洗,然后用5%盐酸浸泡过夜;用过的玻璃器皿往往附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干涸后不易刷洗掉,故用后应立即浸入清水中备刷洗。
2、刷洗:将浸泡后的玻璃器皿放到洗涤剂水中,用软毛刷反复刷洗。不要留死角,并防止破坏器皿表面的光洁度。将刷洗干净的玻璃器皿洗净、晾干,备浸酸。
3、浸酸:浸酸是将上述器皿浸泡到清洁液中,又称酸液,通过酸液的强氧化作用清除器皿表面的可能残留物质。浸酸不应少于六小时,一般过夜或更长。放取器皿要小心。
4、冲洗:刷洗和浸酸后的器皿都必须用水充分冲洗,浸酸后器皿是否冲洗的干净,直接影响到细胞培养的成败。手工洗涤浸酸后的器皿,每件器皿至少要反复“注水-倒空”15次以上,最后用重蒸水浸洗2-3次,晾干或烘干后包装备用。
培养皿使用注意事宜
1、使用前经过清洁消毒,培养皿清洁与否对工作影响较大,可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若有某些化学药品的存在,会抑制细菌生长。
2、新购的培养皿应先用热水冲洗,再置于质量分数为1%或2%的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使游离碱性物质除去,再用蒸馏水冲洗2次。
3、若要培养细菌,再用高压蒸气(一般6.8*10的5次方Pa高压蒸气),120℃的温度下30min灭菌,置室温中干燥,或用干热灭菌,就是将培养皿置于烘箱内,温度控制在120℃左右的情况下维持2h,即可杀死细菌的胞牙。
4、经过消毒的培养皿才能接种培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