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生产方法及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溶于水,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是一种对人体微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90%。用途: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生产方法
1、由十二醇和氯磺酸在40~50℃下经硫酸化生成月桂基硫酸酯,加氢氧化钠中和后,经漂白、沉降、喷雾干燥而成。
2、三氧化硫法 反应装置为立式反应器。在32℃下将氮气通过气体喷口进入反应器。氮气流量为85.9 L·min。在82.7 kPa下通入月桂醇,流量58 g·min。将液体三氧化硫在124.1 kPa下通入闪蒸器,闪蒸温度维持在100℃,三氧化硫流量控制在0.9072 kg·h。然后将硫酸化产物迅速骤冷至50℃,打入老化器,放置10~20 min。最后打入中和釜用碱中和。中和温度控制在50℃,当pH值至7~8.5时出料,即得液体成品。喷雾干燥得固体成品。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微粘物,工业上常用于洗涤剂和纺织工业。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与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伍性好,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渗透、去污和分散性能,广泛用于牙膏、香波、洗发膏、洗发香波、洗衣粉、液洗、化妆品和塑料脱模,润滑以及制药、造纸、建材、化工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