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聚烯烃加大创新力度,打造产业集群。聚烯烃因良好的机械强度、电绝缘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电气、汽车、机械、农业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尤其是随着新型催化剂、聚合新工艺以及通用材料的高性能化,聚烯烃材料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是聚烯烃中主要的三大通用材料。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聚烯烃生产及其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但是国产聚烯烃材料始终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高端配套市场和功能材料领域,国产聚烯烃更是一大短板。2017年,我国消费聚乙烯2627万吨,同比增长9.5%;其中进口1179万吨,增长18.6%。消费聚丙烯2188万吨,增长4.8%;其中进口318万吨,增长5.3%。在聚乙烯细分市场,消费低密度聚乙烯535万吨,增长10.2%;其中进口237万吨,增长15.7%。消费高密度聚乙烯1055万吨,增长13%;其中进口639万吨,增长21.2%。消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866万吨,增长4.7%;其中进口303万吨,增长15.8%。以上产品中,对外依存度最高的是高密度聚乙烯,超过59%;聚乙烯、聚丙烯的合计逆差高达173亿美元。另外,乙烯、丙烯、聚氯乙烯等的进口也呈快速增长。
要扭转聚烯烃行业当前不利局面、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应在转型创新和集群布局上做出大力探索。不加大创新力度,“低端拥挤,高端缺乏”的状况就难以改变。创新方面第一个需要关注的是适用于现有装置改造提升的新技术。我们在KBR访问时了解到,与现有蒸汽裂解装置结合的选择性裂解新技术,可以提高乙烯的收率;与现有催化裂解装置和现有FCC装置结合的新技术,可以实现原料多元化,并提高丙烯收率。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烯烃原料的轻质化。烯烃原料轻质化是当今石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其工艺简单、成本优势明显,尤其是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和页岩油气的大量生产,近几年丙烷脱氢制丙烯和乙烷裂解制乙烯产能迅速增长。我国乙烷裂解制乙烯去年开始快速升温,现在正在建设的是新浦化学在泰兴的120万吨/年装置,媒体报道拟建设的装置另有7套。当前,我国从美国进口乙烷的量还不大,后期不论是建设乙烷裂解装置还是丙烷脱氢装置,都要认真论证其原料足量稳定供应的风险。
第三个需要关注的就是烯烃新工艺,譬如埃克森美孚的世界首套原油直接制乙烯装置,据说已经在新加坡进行运行优化,目前不对外技术许可。另据媒体报道,沙特阿美和沙比克也研发成功原油直接制乙烯技术,拟建设10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另一项新技术就是甲烷制烯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高研院都在研发,大连化物所这一项目还与中石化和沙比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外,美国Siluria的氧化偶联工艺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当然,中国聚烯烃产业的发展,还要重点关注茂金属聚合新工艺和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化产品,避免产品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产业布局上,国内聚烯烃产业要着力打造杭州湾产业集群,建设中国版墨西哥湾聚烯烃产业带。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稳步推进和陆续投产,连同镇海、大榭岛,在宁波地区将形成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尤其是按照“多化少油”的产业链布局,大量的烯烃、芳烃将为下游有机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我们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成为中国石化强国的重要一极充满信心,也希望舟山基地突出集群化发展,近与镇海、大榭岛,远与金山、上海化工区,再远甚至北与连云港,南与大亚湾、茂名、湛江等大型石化基地进行通盘规划与布局,既要协同化、又要差异化,瞄准国际水平,把握高端定位,打造产业集群,到2035年前后将杭州湾区域打造成中国版的墨西哥湾聚烯烃产业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