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焦耳》“紧身层”让太阳能电池更高效
《焦耳》“紧身层”让太阳能电池更高效
2018-05-08 09:35:38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紧身层”让太阳能电池更高效。想象一下永远不必再为你的手机、电子阅读器或者平板电脑充电。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研制的太阳能电池可利用存在于建筑物内部和阴天室外的低强度漫射光发电,并且工作效率创下纪录。这些电池有一天或能催生不用插上电源便能持续为一些小配件充电的设备罩。

 “紧身层”让太阳能电池更高效.jpg

漫射光太阳能电池并非新生事物,但最好的电池依赖于昂贵的半导体。1991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化学家Michael Gratzel发明了所谓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其在暗淡的光线下表现最好,并且比标准的半导体组件更便宜。然而,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最好的DSSC仅能将太阳光中14%的能量转化成电力,而标准太阳能电池可达到24%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能量来得太快,以至于DSSC处理不过来。当能量以较慢的速度到来时,比如在低强度室内光线下,Graetzel的DSSC可将其吸收的28%的光能转化成电力。

DSSC仍拥有两个收集负电荷和正电荷的电极。但在中间,它们拥有一种通常是二氧化钛(TiO2)颗粒集合体的不同电子导体,而不仅仅是硅。不过,TiO2是一种很弱的光吸收剂。为此,研究人员在这些颗粒表面涂上可作为超强光吸收剂的有机染料分子。被吸收的光子激发了这些染料分子上的电子和空穴,就像在硅中一样。染料立即将被激发的电子“移交给”TiO2颗粒,而电子会沿着它们快速移动到正极。与此同时,空穴被倾倒进一种名为电解液的导电液体中。在那里,它们不断渗透并进入带负电荷的电极。

DSSC的问题在于空穴无法非常迅速地穿过电解液。因此,它们常常在染料和TiO2颗粒附近堆积。如果被激发的电子最终撞入空穴,它们便会合并,产生热量而非电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尝试让电解液变薄,从而使空穴无须穿行很远,便能到达目的地。不过,这些薄层中的任何缺陷都会导致设备遭到致命打击,并且破坏掉整个太阳能电池。现在,Graetzel和同事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设计了一种染料和空穴导电分子的组合物。它能使自己紧紧包裹在TiO2颗粒周围,从而创建没有任何缺陷的紧身层。这意味着缓慢移动的空穴在到达负极前穿行的距离变小。研究人员在《焦耳》杂志上报告称,紧身层将DSSC的漫射光效率提高到32%——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太阳能光电容  
相关专题: 添加剂及助剂
相关阅读:
●  《德国应用化学》:“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军团队在利用CO2呼吸的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温钠-二氧化碳电池”为题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后,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世界》以“首次可充的有前途电池技术”为题作了报道。 “可呼吸”电池初级及改良版本“可呼吸”电池的初级版本是锂-氧气电池:它以金属锂作负极,正......
●  《科学》新型电解液可使锂电池耐受零下60摄氏度低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电解液可使锂电池耐受零下60摄氏度低温。目前的锂电池在温度降到零下20摄氏度时就会罢工。美国科学家用液化气体研制出新型电解液,可使锂电池在零下60摄氏度的环境中还能高效运作。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该校研发的这种新技术还能提高电化学电容器的耐寒能力,把它能耐受的低温极限从零下40摄氏度扩展到零下80摄氏度。 新型电解液还能使电池和电容器性能......
●  《美国化学会志》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王绪绪教授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将H2O和CO2高效转化为甲烷(天然气),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文章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发表。 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光......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