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微生物菌胶团形成与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菌胶团形成与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2018-03-21 09:35:31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微生物菌胶团形成与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活性污泥法是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的主流技术,超过90%的市政污水和50%的工业废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而微生物菌胶团的形成是活性污泥法成功的关键。菌胶团形成菌所产生的胶质状胞外多聚物(简称EPS)是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所必需的“黏合剂”。为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邱东茹学科组对微生物菌胶团形成与调控的分子机制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微生物菌胶团形成与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jpg

邱东茹学科组曾发现,除了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和基因簇,两个编码天冬酰胺合成酶的旁系同源基因(Water Research 102: 494-504)以及RpoN sigma因子(sigma54)对菌胶团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近日,该学科组鉴定出一个依赖于RpoN sigma因子的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PrsK(感受器组氨酸激酶)和PrsR(响应转录调控因子),共同调控一类称为PEP-CTERM的特殊胞外蛋白质的表达。PEP为靠近羧基端、高度保守的脯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基序,可能是蛋白质分选信号。该蛋白富含天冬酰胺残基(N),与胞外多糖可能通过N-联锁的蛋白质糖基化形成网状的EPS:胞外多糖长链相当于网线,而PEP-CTERM蛋白质象使网线交织的网节,包裹微生物细胞来介导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的形成。利用质粒过量表达PEP-CTERM蛋白A(PepA)可以绕开PrsK-PrsR二组分系统在菌胶团形成中的必要性。研究发现,所鉴定的与菌胶团形成相关的PEP-CTERM、prsK-prsR和胞外多糖合成基因和基因簇在索氏菌(Thuaera)、聚磷菌(CAP)、亚硝化细菌和最近发现的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的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等多种重要的活性污泥细菌基因组或宏基因组中存在,说明这些活性污泥细菌可以形成菌胶团,从而在活性污泥工艺中得以富集,发挥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除磷脱氮功能。 

这些发现为揭示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机理打下良好基础,对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效率提升、污泥膨胀控制、剩余污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开发具有参考意义。上述研究在研究员邱东茹指导下由博士生高娜、夏明等完成,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经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医药产业  
相关专题: 医药
相关阅读:
●  异氟烷是什么?异氟烷的作用和副作用
异氟烷是什么?异氟烷的作用有哪些?异氟烷的副作用有哪些?根据化学词典的介绍:异氟烷,中文别名活宁液,英文名isoflurane,化学分子式为C3H3ClF3O,分子量为184.5。异氟烷为无色透明液体,略带刺激性醚样臭,性稳定,在钠石灰中不分解,不易燃。 异氟烷是什么? 异氟烷为恩氟烷的异构体,属吸入性麻醉药,麻醉诱导和复苏均较快。麻醉时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可使心脏对肾上腺素的作用......
●  上海交大研究人员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靶点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上海交大研究人员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靶点。记者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证实,在小鼠造血系统中条件性敲入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R878H突变基因,可诱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TOR通路异常活化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科院院士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及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
●  柠檬酸是什么?柠檬酸的用途和价格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柠檬酸的用途、柠檬酸的价格以及柠檬酸的药用价值。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其钙盐在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结晶时控制适宜的温度可获得无水柠檬酸。在工业,食品业,化妆业等具有极多的用途。 柠檬酸的用途 柠檬酸又称枸缘酸,化学名称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根据其含水量的......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