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资讯
当前位置: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化工热点资讯   >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谁家?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谁家?
2017-09-29 09:32:13来源:元素商城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谁家。前不久,科睿唯安发布了2017年的各奖项“引文桂冠奖”。自2002年以来,45位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荣膺诺贝尔奖,因此该奖被认为是“诺奖风向标”。北京时间10月2日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将陆续宣布获得2017年各分类奖项的得主。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谁家.jpg

获奖预测是多年来的“传统”节目,各类分析平台、权威机构及个人博客都在为自己“选中”的名单列举获奖理由。

“引文桂冠奖”、化学权威杂志《化学世界》、著名预测博客等,在25日前后分别对今年的化学奖进行了预测,与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相关的重大成果及其发现者,被认为有望获得第109届诺贝尔化学奖900万瑞典克朗的巨额奖励。北京时间26日,《科学美国人》杂志对此进行了报道。

“诺奖风向标”指向谁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是各预测机构中的佼佼者。其基于此前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板块和出版物索引平台Web of Science,发布了2017年的各奖项“引文桂冠奖”。

自2002年以来,45位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荣膺诺贝尔奖,因此该奖被认为是“诺奖风向标”。其最近一次成功预测是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弗雷泽·斯托达特。因此,《化学世界》杂志也将今年的奖项得主纳入预测之列。

今年,科睿唯安化学领域获得“引文桂冠奖”的有三项:第一项授予俄罗斯科学家格奥尔盖·舒里平(Georgiy Shulpin)、美国化学家约翰·伯考(John Bercaw)和罗伯特·伯格曼(Robert Bergman),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对C-H官能团化的发现有重要贡献;第二项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师吉恩斯·诺斯科夫(Jens Norskov),因其在实体面材的多相催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带来了合成氨和燃料电池重大进展而上榜;第三项授予日本的宫坂力(Tsutomu Miyasaka)、韩国的朴南圭(Nam-Gyu Park)以及英国的亨利·J·斯内斯(Henry J.Snaith),他们因为发现并应用钙钛矿材料实现有效能量转换而获奖。

权威杂志和博客看好谁

《化学世界》杂志还认为,美国化学物理学家费顿·艾文瑞斯(Phaedon Avouris)、保尔·麦克尤恩(Paul McEuen)和荷兰物理学家考恩内利斯·代克尔(Cornelis Dekker)因对碳基电子产品做出重大贡献,虽然获得了“引文桂冠奖”的物理学奖,但因研究涉及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纳米带等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因此,也有可能受到诺贝尔化学奖的青睐。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著名博客作者塞缪尔·劳德认为,诺贝尔化学奖还有可能颁发给围绕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开展原创工作的珍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伊曼纽尔·夏波尼(Emmanuelle Charpentier)以及华人科学家张峰(Feng Zhang)。这一提议也获得了遗传生物学家克里斯安托·盖迪尔瑞兹,以及分子生物学家艾利克斯·沃尔格的赞同,他们在推特上认为这三个人将拔得头筹。

此外,还有的著名博客将锂离子电池发明家斯坦利·惠廷翰(Stanley Whittingham)和约翰·古德伊纳夫(John Goodenough),以及生物无机化学先驱哈里·格雷(Harry Gray)和史蒂芬·利帕尔(Stephen Lippard)列为本届化学奖的竞争对手。

您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 化学试剂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商城微信公众号
「一个有逼格的公众号」
相关阅读:
●  单细胞蛋白扫描可协助个性化医疗
一种可在单个癌细胞上检测数百种蛋白的新的条码技术可能会帮助医生决定给病人什么样的蛋白靶向癌症药物的组合。癌细胞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而被发现,这些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进而作为关键性的癌症生物标志。这种条码技术是由Ralph Weissleder及其同事研发的,它是在单细胞的层面用抗体来检测蛋白。能够用更安全、更能耐受的细针抽吸物——而不是侵入性活检—&md......
●  屠呦呦怎么读,获得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屠呦呦怎么读?屠呦呦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在她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藏着怎样的艰辛。屠呦呦,一个以往并不为人熟知的81岁女药学家,因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而走进公众的视野,她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是人类防治疟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继喹啉类抗疟药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一株小草成为抗疟神药,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迟......
●  诺贝尔化学奖与中国化学的渊源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国科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距离最近的一次,可能要算1979年钮经义代表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团队参与竞选了。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合成蛋白质的创举,可谓意义重大。这项成果为何抱憾诺贝尔奖,其间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 化学研究成果展示 从像结晶牛胰岛素这样的经典药物,到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化学一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

您确定要从购物车中移除吗???